10月28日至11月4日在上海举行的“宾利世界”巡展已然结束,在这里我们精选部分展览现场图片供大家分享,感受一个贵族品牌的精细品牌执行力和品牌进化史,宾利的赛车文化及皇室血统。
宾利汽车(在2002年引进中国之前被直译为“本特利”)的创始人宾利(W.O. Bentley,1888-1971年),在国外一般被称作W.O.先生。他出生在英国维多利亚时代一个没落的还算富裕的家庭,排行第九,也是最小的孩子。1912年宾利和哥哥成为法国DFP汽车的英国总代理,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宾利兄弟公司(Bentley and Bentley)。像莱特兄弟致力于飞机事业一样,宾利兄弟开启了跑车的事业。作为英国皇家海军志愿后备队的上尉,宾利用自己的技术和同伴研发出了那个时代最优秀的BR2航空发动机,并装备在皇家空军飞机上。
1919年欧战结束,宾利和战时的工作伙伴弗兰克·伯吉斯(Frank Burgess)、哈里·华莱(Harry Varley)合作设计一款名为宾利的运动型汽车。曾经驾驶过装备BR2皇家空军战机的克莱夫·盖洛普(Clive Gallop)空军上校随后也加入了这个团队,共同研发第一台产品级的四缸凸轮汽车发动机。同年,宾利兄弟正式了组建宾利汽车公司(Bentley Motors)。
宾利轿车标志是以公司名Bentley的第一个字母“B”为主体,生出一对翅膀,似凌空翱翔的雄鹰,此标志一直沿用至今,过去也曾用过一个展翅飞翔的“B”标志。
1930年全球经济危机后,公司的经营立刻出现问题,1931年宾利公司的负债已超过10万英镑(在当时已属相当大的数目),在无法继续营运的情况下只得任由昔日的竞争对手Rolls Royce(劳斯莱斯)以12.5万英镑买下,而后正式成为Rolls Royce旗下子品牌。而宾利加入劳斯莱斯后,把毕生精力都放在劳斯莱斯和宾利品牌的汽车上,直到1971年去世。
到了1990年以后,劳斯莱斯决定加强宾利品牌,因为他们发现宾利更有市场。当时宾利已经占到了劳斯莱斯销售份额的52%,于是20世纪90年代也是宾利在劳斯莱斯旗下时推出新车最多的一个10年。
不知该说是幸运还是不幸?进入90年代末期,拥有悠久历史与地道赛车传统的英国车厂如同得了瘟疫般的一间间倒下,1990年,宝马就控股了劳斯莱斯飞机发动机公司,看起来宝马就是最有可能的买家。1998年4月末,维克斯集团正式接受宝马5.75亿美元的收购报价,但此时大众公司半路杀出,宣布将以更高的价格收购劳斯莱斯,报价是惊人的7.95亿美元,并许诺不把劳斯莱斯带出英国,保持其英国的管理模式。1998年7月3日,维克斯集团宣布以14.4亿马克把劳斯莱斯卖给大众公司,宝马被踢出局。
宝马没能收购劳斯莱斯后决定反击,宣布暂停为劳斯莱斯供应发动机。这一反抗反响还是很强烈的,拥有劳斯莱斯商标所有权的劳斯莱斯飞机发动机公司成为了宝马的同盟军,它宣布不同意大众使用劳斯莱斯的品牌名称,而要将名称权和商标权授权给宝马。这一切使得才达成协议准备收购劳斯莱斯的大众异常尴尬,一场收购战就这样变成了僵局:大众汽车买下了“飞翔女神”车标和水箱格栅的使用权,但是没有办法制造“劳斯莱斯”牌的汽车;同样,宝马拿到了“劳斯莱斯”车名,却没有车标和水箱格栅的使用权。
1998年8月,劳斯莱斯主席Graham Morris被迫辞职,最终大众、宝马、劳斯莱斯和维克斯通过谈判解决了争端。宝马以6800万美元价格拿到劳斯莱斯的名字和标志的使用权,但是允许大众使用其名字到2002年底。大众买下宾利品牌,但是可以在英国克鲁郡生产劳斯莱斯Silver Seraph和宾利Arnage,直到2002年12月31日,在这之后Silver Seraph的生产权转交宝马,宝马同意遵守与大众控制的科斯沃斯发动机公司所签订的一系列合同。
纵观宾利近百年历史(92年),宾利从创始到劳斯莱斯,再到德国大众,虽然企业的所有人变化了,可是作为最长久的汽车奢侈品品牌之一,宾利一直保持着领先地位。